开云体育官网

回首看猪年 猪肉怎么成了最纠结的事情

时间: 2024-03-15 13:44:58    来源: 开云体育官网

  姚景源,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,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理事长,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,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,著名经济学家。

  在《2019中国金融发展论坛》上,姚景源发表了自己对于猪肉上涨原因的看法,他认为猪肉价格奇高与猪肉无关,关键在治理水平太差。以下为相关演讲原文

  现在物价上涨,老百姓反应很大,我是讲这次物价上涨主要是猪肉,10月份猪肉一个月涨了101.3%,就是翻了一番。现在一斤猪肉的线块钱上下了。

  为什么猪肉价格持续上涨?当然有很多原因,我不赞成说是非洲猪瘟(造成的),非洲猪瘟确实对猪肉有影响,但是你真赖不着它。

  我跟你讲,我们现在对非洲猪瘟是什么招法?就是捕杀:抓起来杀,销毁。现在从发现非洲猪瘟到现在,我们一共捕杀了多少头猪呢?112万头。

  112万头什么概念?不知道你们知道不知道?现在咱们中国人从早晨到晚上这一天,中国人消费掉,吃掉的猪是多少头呢?155万头。

  什么概念?就是我们这回销毁的猪的总量,还不到中国人一天吃的量,不到一天的量没了,你说能把猪肉(价格)影响到翻翻吗?赖不上人家,但是他有影响。

  什么问题?就是我们一个地方形而上学、,教条主义,禁养,限养。浙江嘉兴,本来嘉兴市养800万头猪,现在一头都没了。原来50头以下叫散养户,现在都没了。全国没有散养户了。

  过去你到农村,哪个农民家不是至少养两头猪,一头卖,一头自己吃。现在这几亿养猪农民都从养猪的变成买肉的了。

  我再说一个数,猪肉现在是啥状况了。我们到9月底全国生猪的存栏量3亿1000万头,什么概念呢?比去年同时期减少1亿2000万头,少1/3,你说这肉价能不涨吗?

  所以我是讲了,你10月、11月、12月还得涨,然后现在不好的是明年春节又提前到1月份了,过年还得涨。

  而且猪和别的产品不一样,和工业品不一样,工业品短缺了,咱们号召加班加点,就是24小时不停设备,工业品就产出了。

  拿四川地震说,缺帐篷了,咱们工厂就不停不停产的,24小时转,帐篷产量成倍增加。

  猪不行。小猪长到商品猪,我们出来时间6~8个月,你再着急再给他做工作,它也得能涨6~8个月。

  当然说到非洲猪瘟,我们今天是金融界在这里,我说非洲猪也给我们很多,比如农业的保险和再保险问题,这也是个大问题。

  我是讲这次物价上涨是结构性问题,是猪肉问题。猪肉问题说到根本,我认为是我们治理水平问题,不是货币问题。

  所以别担心通货膨胀影响货币政策,所以我主张明年货币政策,我是主张还是要整个流动性能够完全服务于整个实体经济,需要服务于全面小康建设需要。

  所以我认为降准降息还是有空间的。不要因为现在物价上涨就束缚了手脚,不敢干了,这是猪肉问题。

  我告诉你,我看猪肉现在加力度非常大,我又担心行政干预这么大,到明年下半年,甚至到后年这个猪多了,该怎么办?

  所以回过头来之后还得提高治理能力,所以我讲到,这就是说四中全会咱得落实好。

  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源,应该与“非洲猪瘟”有关。由于“闻猪瘟色变”,即使科学证明,经过充分煮熟的猪肉可完全放心食用,这种病情也不会传染人类。但自2018年8月3日,我国报告第一例疫情以来,全国共报告发生160起非洲猪瘟疫情,全国因非洲猪瘟疫情防控而扑杀的生猪达119.3万头,国家也对于因非洲猪瘟疫情防控而扑杀的生猪给予补贴,不论大猪场、小猪场,也不论猪场的所有制性质,在补贴政策上将一视同仁。

  但为了“环境问题”,出台超出法律和法规对生猪禁养、限养的规定,超范围划禁养区,关停搬迁养殖场,限制农户养猪;生猪等活畜禽的车辆不再享受鲜活农产品运输“绿色通道”政策,等等。于是出现2019年7月份生猪存栏比上月减少9.4%,比去年同期减少32.2%。

  总理8月19日至20日在黑龙江省考察时,专门来到哈尔滨道里菜市场,走到猪肉、蔬菜、鸡蛋、豆制品、水果等摊位前,询问价格变更和销售情况。

  总理强调,我们是发展中国家,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对群众特别是低收入家庭会有较大影响,“菜篮子”牵动群众“钱袋子”,要多策并举,保障市场供应、价格平稳、质量安全,增强群众获得感。

  国务院总理8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确定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措施。

  一是综合施策恢复生猪生产。加快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发放,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生猪调出大县和养殖场(户)的支持,引导有效增加生猪存栏量。将仔猪及冷鲜猪肉运输纳入“绿色通道”政策范围,降低物流成本。

  二是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和法规的生猪禁养、限养规定。对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内关停搬迁的养殖场(户),要安排用地支持异地重建。

  五是保障猪肉供应。增加地方猪肉储备。各地要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,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。

  这是自6月5日国常会之后,国务院再次部署稳定生猪供应。与上次会议相比,此次国常会的政策部署更为细致,全力保生产的态度更为迫切。

  这是近年来国务院首次明确要求,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和法规的生猪禁养、限养规定。

  2016年11月,国务院印发的《“十三五”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》,要求在2017年底前,各地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(小区)。随后,全国20多个省份陆续划定生猪禁养区,并启动猪场拆迁行动。

  (治理养猪污染完全应该用科学的养殖方式规范养猪企业,怎能用行政命令大幅度减少养猪规模?供给侧只有少数的猪肉供应,应该是导致后来猪肉价格轮番上涨的重要的因素)。

  不过,今年以来,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委曾多次强调,防止超范围划定禁养区,随意扩养限养范围,要定期调度本地区生猪存栏、能繁母猪存栏和仔猪价格情况并深入研判,及时采取更有明确的目的性措施,尽快扭转不利局面。

  去年10月底,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通知》中提到,鼓励畜禽产品冷链运输、冷鲜上市,运输生猪等活畜禽的车辆不再享受鲜活农产品运输“绿色通道”政策。(运送猪肉为什么不再享受“绿色通道”?公路收费部门收益肯定增加了,但这也促高了猪肉中转运输费用,反过来大家卖高价猪肉花的钱更多了。)

  此次会议对于上述政策开了一条“小口子”。会议提到,将仔猪及冷鲜猪肉运输纳入“绿色通道”政策范围,降低物流成本。

  当前生猪供应趋紧,政策出台的目的是要稳定生产和供应。相关扶持政策是优先支持大企业的,这有利于生猪板块的相关上市公司。

  8月19日至20日,总理在黑龙江省考察时,专门来到哈尔滨道里菜市场,走到猪肉、蔬菜、鸡蛋、豆制品、水果等摊位前,询问价格变更和销售情况。他强调,我们是发展中国家,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对群众特别是低收入家庭会有较大影响,“菜篮子”牵动群众“钱袋子”,要多策并举,保障市场供应、价格平稳、质量安全,增强群众获得感。

  据农业农村部监测,截至8月21日14:00时,全国农产品批发商业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30.56元/公斤,比昨天上升2.2%。较一个月之前价格相比,涨幅超过26%。

  从生猪价格来看,根据智农通数据,8月18日,全国生猪出栏均价达到23.49元/公斤,较8月1日大涨约21%,且仍在上涨中。

  根据农业农村部披露的400个监测县7月生猪存栏数据,生猪存栏量同比下降32.2%,环比下降9.4%;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下降31.9%,环比下降8.9%。与6月份相比,7月存栏量加速下降,去产能化程度进一步加剧。

  8-9月间全国生猪供给将持续趋紧,9月全国猪肉均价或将超过25元/公斤。

  现阶段的复产和补栏操作对猪价的影响仍有待观察。一方面,育猪大约需要半年时间, 当前补栏形成的供给可能要到2020年才能开始体现。另一方面,能繁母猪的去产能化也让补栏、复产的节奏受到了一定限制。

  日前多家生猪板块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半年报预告称,生猪价格开启快速上涨,生猪业务开始扭亏为盈。

  8月之后,各上市公司能繁母猪存栏有望持续走高。具有种猪产能的上市公司一方面具备较强的母猪繁育能力,另一方面行业内的养殖集团存在加大三元肥母猪的留存比例,以用于未来能繁母猪的产能扩张。各公司能繁母猪存栏有望持续走高,将为各家公司未来出栏高增长奠定基础。

  国家统计局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7月CPI同比上涨2.8%,涨幅刷新年内新高。推升CPI的根本原因就是猪肉价格,7月猪肉价格环比上涨7.8%,同比上涨27%。

  目前猪瘟疫情带来的生猪存栏量以及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在迅速下降,猪肉价格上涨周期已形成,仍将是下半年拉动CPI上涨的主要的因素。下半年控制猪瘟疫情、稳定生猪养殖,是增加猪肉供给的重要工作。

  近日,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19年7月份生猪存栏比上月减少9.4%,比去年同期减少32.2%;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少8.9%,同比减少31.9%。

  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联合监测,7月,16省(市)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月平均值为每公斤24.99元,环比涨9.1%,同比涨48.1%。

  农业农村部官网显示,7月猪肉价格持续大面积上涨。据证券时报网报道:8月份主要受生猪供需缺口扩大影响,猪价上着的幅度显然已超市场预期。上周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24.02元/公斤,周环比大涨12.2%,8月以来涨幅已高达25.2%;上周五全国白条肉批发价26.96元/公斤,周环比大涨5.8%。截至目前我国所有生猪主产区均已经历非洲猪瘟洗礼,全国猪价已创出新高,长期看猪价或连续数年保持高位,中期看2020年春节前全国生猪价格可能突破30元/公斤。上旬北方多数地区生猪存栏量下滑,供应紧张导致生猪、猪肉价格大大上涨;中下旬受适重生猪供需缺口扩大、高温天气导致终端消费下滑等因素影响,生猪、猪肉价格高位震荡。

  2017年全球整个猪肉消费量和供应量大概是1.1亿吨,其中我国的生产量大概是5200万吨,消费量大概是5400万吨。今年国内母猪存栏数量有所下降,但猪肉消费量相对平稳。根据目前的存量,未来仍面临一定的缺口。考虑到我国的消费量和供给量都占到全球大约50%,因此单靠进口很难平抑消费和供给间的平衡,因此猪肉价格仍有一定的上涨压力。

  在7月3日布的《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意见》中明确提出,要稳定生猪生产发展,包括落实“菜篮子”市长负责制、加大对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、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等措施。

  加快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发放非常迫切,如果这些补助能迅速落实到位,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振养猪户恢复生产的信心。

  要恢复生产,种源很重要,是从国外再引进一些,还是在国内加快种源的培养繁殖,都需要国家来考虑。

  对于将仔猪及冷鲜猪肉运输纳入“绿色通道”政策范围的举措,这需要做到全国“一盘棋”,要避免有些省份为了保证本地猪肉供应、避免本地猪肉价格上涨过快,实行猪肉对外禁运。这样容易引起一些“非洲猪瘟”疫情相对更严重的省份出现供应缺少而出现价格大面积上涨,示范效应下还可能带动其他省份跟涨。

  对于地方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、限养规定,这是很多养殖户一直担心的问题,前期有很多地方被圈为禁养区,国务院本次出台这个政策对养殖户来说是个福音,对扩大生猪供给很有帮助。

  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非常重要,这不仅仅是养猪场一方的责任,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要成立防疫部门,哪里有疫情就到哪里去,把病原消灭在猪场里,这也是未来复产的重要保障。

  国务院出台的系列举措对缓解当前的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有很大作用。在当前生猪缺口较大的情况下,还需进一步大力扶持养猪行业的产能,特别是一些资本实力强的企业,国家可以给一些优惠政策(融资政策、财政政策等),鼓励其规模化养猪。

  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,国家对于因非洲猪瘟疫情防控而扑杀的生猪给予补贴,不论大猪场、小猪场,也不论猪场的所有制性质,在补贴政策上将一视同仁。而补贴操作也将由一年一次补贴结算缩短至每6个月结算一次。

  具体在流通和生产环节,会议指出,接下来将仔猪及冷鲜猪肉运输纳入“绿色通道”政策范围,降低物流成本。同时,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和法规的生猪禁养、限养规定。对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内关停搬迁的养殖场(户),要安排用地支持异地重建。发展规模养殖,支持农户养猪。取消生猪生产附属设施用地15亩上限。

  由于此前非瘟疫情影响,未来几个月猪肉价格将大概率居高不下。但随着肉价冲高,政府调控措施效果显现,肉价会有小幅调整。如果非瘟疫情能获得进一步控制,猪肉价格或在半年后出现下调。

  针对猪肉供应和市场行情报价,此次会议提到,要保障猪肉供应。增加地方猪肉储备。各地要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,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。

  今年4月以来,已有29个省份启动价补联动机制,共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超过20亿元。国家发改委表示,如果今后物价涨幅继续扩大,补贴标准还将相应提高。

  我认为:国家鼓励大规模发展养殖业,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商机,既需要政府层面的宏观调控,又需要科学有效、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,有关部门落到实处、抓出实效。

  养殖业废渣污水中所含的氮磷钾微量元素和有机质营养成分,是农作物极需要的营养元素,天天流失向环境水域和大海,导致河流、湖泊、环境水域富营养化,导致生态恶化。

  目前普遍采用将粪便和污水集中到化粪池,让细菌预先分解一下,然后通过地下管道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,是不科学的浪费资源的方法。

  建污水处理厂需要巨额的投资,需大功率的电机和鼓风机,还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高额的运行费,而结果是为了使水能够“达标排放”而已。

  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活性污泥法,通过压缩机增氧曝气等一系列过程,将粪便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水中的固体有机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、氮气、磷酸盐和水,经泥污分离,澄清水达到一定的要求指标后,排放掉。导致粪便中的资源浪费,是得不偿失的大问题。

  从长远来看,我国农村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深度贫困、耕地保护、粮食安全、环境治理等问题的困扰。我国农民的数量依然庞大,农村改造不可能像城市市政设施建设工程那样大投资、大扩建。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。

  因此,如何能在这样一个巨大的人口规模下,进一步改善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态,实现农村在经济水平、生活水准、生态环境、社会治理、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全方位发展,不仅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,也是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切实要求。

  党中央格外的重视生态文明建设。养殖现代化是农业绿色发展的一场深刻革命,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主攻方向,以农民增收、生态保护为要务,提供更多绿色优质农产品,提供更多优美田园风光,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。

  习主席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说:“我们要倡导绿色、低碳、循环、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,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,不断开拓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”。

  种草养猪牛羊到生产终端都实现环保、绿色化。种植高产优质牧草,收割的牧草集中青贮,供给养殖使用。

  “牧养结合”主要以集约化生产高效牧草、牧草喂猪、羊、牛、兔等食草动物,养殖废物垃圾投入大型沼气池,农村各家的生活废水,厕所污水统一由管道流入专用集水池,定时用专用罐车抽取运送到大型软体沼气池中发酵,使生活有机废料变废为宝回收循环利用,产生的沼气供应社区和用于发电、供热。沼液沼渣浇灌牧草,实现循环利用模式。

  种植牧草与种植庄稼不同,庄稼需水肥有季节和时段限制,而牧草可随时浇灌沼液水肥。牧草也可用大棚种植,解决冬季鲜草供应不足问题。沼液沼渣废物配合浇灌牧草,沼液中富有丰富的有机营养的东西和氮磷钾微量元素,促进牧草健壮生长,不仅保障了牧草的品质,而且促进了猪牛羊的健康成长,得到了市场供不应求的有机鲜美肉品。养殖废物进沼气池产出清洁能源沼气,废水废渣用于牧草种植。解决了土地产品和养殖废物的出路,化害为利,变废为宝,

  农村养殖粪便污水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,应摆在绿色发展更突出位置。开发利用绿色能源资源和生态循环牧养结合,利用科学技术创新,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。

  绿色植物利用日光能,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碳水化合物,其实就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贮存下来。绿色植物是光能转换器和能源之源,碳水化合物是光能储藏库,生物质是光能循环转化的载体。

  据中国科学院统计资料:每年全国18亿亩农田除生产了约5亿吨粮外,还生产了7000亿公斤的秸秆。秸秆用作饲料的只占23%,37%被直接焚烧,多年以来没找到好的解决方案,出现地区性、季节性、结构性的秸秆过剩,致使农村一直乱丢乱烧,不仅制造雾霾,污染空气水体。2016年3月16日,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《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(草案)》,将鼓励秸秆资源化利用,减少直接焚烧改为鼓励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,限制直接焚烧。

  人畜粪便与农作物秸杆、杂草、各类植物废料、各种种植、养殖、食品加工生产的全部过程的废渣、污水、下脚废料等,是宝贵的生物资源,用生物分解方法,在隔绝空气(还原条件),并在适宜的温度、PH值下,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。沼气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。

  十九大报告要求,推进资源的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。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新动力。

  循环经济的一种先进的经济模式,是实施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策略,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、健康、精神活动等需求。

  养殖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水集中起来,用专门的罐车运到大型沼气池。发酵废液中富有丰富的可溶性氮、磷、钾、微量元素、有机质、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富,经脱味处理后可作为液体有机肥料,是植物最爱喝的“营养啤酒”,用水稀释后用于牧草施肥和追肥。稀释到特殊的比例可作为叶面肥喷施牧草。新鲜牧草配以豆粕、麦麸,作为饲料喂猪牛羊。形成良性循环。

  温室种植或水培种植高产饲草牧草,温室地下铺设有地暖管,一年四季保持饲草生长的最佳气温条件,能使牧草大量吸收废中的液营,转换成高产牧草,用于饲喂猪牛羊驴。

  大约每立方米的粪便、可产出6080立方米(甲烷浓度为60-65%)的甲烷可燃气。

  粪便产气后,其所含的氮磷钾微量元素和有机质营养成分全部留在废液、废渣中。每产出一吨甲烷可燃气,约有300公斤左右营养成分齐全的液体有机肥,作为营养丰富的绿色有机肥源,实现综合利用,没有一点废物。种出的牧草,是饲养猪、牛、羊、驴、兔的优质饲料,更加有助于提高牧草和肉类产品的品质和产量,构成循环经济的最佳模式。

  我国每年有7亿吨秸秆、10亿吨厨房废弃物、40亿吨人畜粪便,是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,完全可用来生产2000亿立方/每年的生态可燃沼气,相当于六套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输气量(注:我国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亿元,是投资最大的基本的建设工程。设计最大输气量为300亿立方/每年,设计使用年数的限制为30年。地下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资源,终有枯竭的一天。)

  生态循环生产模式,实现了资源循环综合利用,得到的是绿色能源沼气和绿色肉食品。土地增值,农民有了稳定可靠的可持续致富的手段,将永远脱离贫困。